机械-关注:功能性印刷或是印刷业最终出路
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表示,数字出版年增长率接近50%,2009年总产值到达795亿元人民币,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。在数字出版VS传统出版的这场拉力战中,数字出版这个年轻小弟明显技高1筹,老大哥传统出版心不甘情不愿地败下阵来。很多新媒体大胆放话,认为纸媒的光阴不多,末日将近,纸媒末日论不知甚么时候已已被炒作地沸沸扬扬。作为与传统出版息息相干的印刷业,我们固然不希望看到传统出版的衰落,如果没有了书刊,没有了报纸,那么多的报刊印刷厂将何去何从?不计其数的印刷工人谁来供养?这样的问题像1块块大石头吊在印刷企业的心头。灰色的未来就摆在眼前,少部分印刷企业选择了躲避的方式来面对,他们表面上对电子书嗤之以鼻,实际在心中暗自担心,他们1边追思当年印刷业的光辉,1边为当前的窘境默默叹息。面对数字出版的威胁和市面上的种种言论,我们应当理性地去面对和分析。首先,我们不能够否认数字出版的成功确切对传统出版存在很大的冲击,也对我们的印刷业带来了1些影响。其次,纸媒末日论是不可取的,1个媒介是不可能被另外1个新媒介完全取代的,新媒介和旧媒介的交替是1个渐变的进程,电子书也好,iPad也罢,今天的移动阅读器与传统报刊就犹如当年的电视机与广播。再次,虽然纸媒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,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电子书等移动阅读器将会抢去传统书刊很大1部分市场,报刊印刷业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。解放日报报业团体社长、中国记协副主席尹明华在日前的1次演讲中说到:从05年至今或到将来,报纸这类平面媒体的广告量在不断下滑,几近每年都以百分之10几乃至210几的数量下滑。所有报纸,包括1些媒体都遭遭到了寒冬村庄拆迁如何补偿,原来有益润的,现在利润开始减少,有些乃至产生亏损。在美国已有106份报业倒闭,而在中国,第1张大报,中华新闻报也倒闭了。可能有些人通过这些数字会说数字出版对国外市场的冲击较大,在国内并没有太大影响。事实上,我国的许多报社都已到了亏损的边沿公司地址是民宅拆迁怎么赔,之所以依然没有倒闭是由于我们国家报纸基本上是国有的,但是美国不是。通过尹社长的讲话,我们不难体会到目前国内报刊业的严峻情势,而与报刊业息息相干的印刷业是否是也面临1样的未来呢?转变就在眼前,对目前的印刷业而言,当务之急就是寻觅应对之策。笔者曾拜读过台湾印刷人杂志社陈政雄社长的《官能性与性能性印刷的新分水岭》1文,在文中陈老师将印刷分为官能性与性能性印刷两类。他认为给人看的或具有触觉感官上的印刷性能的印刷媒介,都属于官能性的印刷。比如传统的书刊杂志等。而不论直线条形码或编码在方格内的点阵2维条形码,必须经设备解读,人们才能知道其内容,我们称其为性能性的印刷。比如我们常见的商品的2维码、RFID印刷和印刷电路板等等。笔者在此大胆将性能性印刷的概念扩大为功能性印刷。除陈老所说的性能性印刷以外,还将包装印刷、票据印刷、标签印刷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干的印刷种别添加进去归为大类,定义为功能性印刷。这些印刷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,具有重要的功能性。数字出版冲击的仅仅是官能性印刷这1种别,主要表现在书刊印刷这块危房拆迁和一般拆迁补偿区别。而功能性印刷实质上并没有遭到很大的影响,笔者曾采访过从事票据印刷的东港安全印务公司,东港安全的常务副总经理唐国奇先生曾表示,电子书等新媒体并没有对该公司产生负面影响,东港2009年的业绩与全部印刷市场相比是逆市上涨的。而中国印刷机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高级顾问谭俊峤老师也曾说过,新媒体对包装印刷的冲击很小,乃至可以忽视不计。功能性印刷以其强大的不可替换性稳稳地捉住了市场,站稳了脚步,也许人们可以购买电子阅读器,放弃传统的书刊,但是人们没法抛弃印刷业,你的身份证、你的公交卡、你的衣服;;处处都是印刷的痕迹。伴随着RFID技术、3D印刷等不断创新的技术,功能性印刷的利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。笔者建议部分印刷企业发散思维,将眼光从官能性印刷上转向具有无限潜力的功能性印刷领域,将印刷产品从单纯的官能性向功能性过渡,打造出1片属于自己的蓝海。而对在官能性印刷方面已有建树的印刷企业而言,应当多多考虑是目前的现状,如果要将官能性印刷继续做下去就必须找到1个全新的市场空白点,并且要在单纯的官能性印刷品中加入新的功能性,像雅昌的艺术品印刷和浙江影天的摄影印刷都是不错的思路。过去传统出版的大众受众已抛弃了书刊和报纸,印刷业固然也不能奢望像平常1样接到大量的书刊印刷订单。我们需要自己开辟出1条全新的道路。